走在金城鎮光前路上,在路口就能聞到淡淡的麵粉香,隨著前行的步伐,空氣和溫度也逐漸開始有了變化。
老闆娘是小金門人,因為結婚嫁到了金城鎮,那個年代為了養家謀生,不斷地在工作與生活間找尋平衡點。三十歲開始,老闆娘自己張羅了名為「進麗小籠包」的小舖,也因為做生意的關係,不能時常回到自己家鄉。年邁父母的離去,也讓她漸漸地也沒有了回家的理由。雖然老闆娘一派輕鬆的帶過這些經歷,但在話語之間也感受到她的質樸與堅強,我想,就像桌檯上的老麵一樣,因為有這些故事與新的經歷不斷攪和,小籠包的味道才能如此地歷久彌新。
進麗小籠包開立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,老闆娘的手掌呈現自然的弧形,熟練地將小籠包塑形,再將它們快速呈上蒸籠。小籠包外皮由老麵糰製成,內餡則有滿滿的鮮肉與湯汁,一口咬下Q彈外皮,湯汁鮮肉與蔥花在口中碰撞,口感濃郁卻不油膩,喜歡重口味的朋友,沾上一點辣醬或醬油也有不同風味。小籠包雖然到處都有,但要找到經濟實惠又誠意滿滿的小籠包真的是可遇不可求!
在異地許久的遊子們,總是在找一個記憶中的家鄉味,老闆娘說:「許多在台灣工作的金門人,每到佳節返鄉都一定會回到進麗小籠包,在開舖的三十餘年裡看著他們從少年到壯年,從情侶到組織家庭。」回家是什麼樣的味道?大概就像是進麗小籠包一樣,純樸又熟悉、越嚼越香。
進麗小籠包
金門縣金城鎮光前路34號
07:00-13:00 16:10-19:00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