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
以砲彈製成的「鋼刀」,一直以來都是金門戰地特色的工藝品。而其實在早年,打鐵業原是以製作民生、農耕器具為主,直至五、六〇年代,冷戰留下的大量砲彈,意外地開啟了金門打鐵技藝新大門。
兩年前,原在高雄工作的老闆李佳峻與老闆娘陳孟琪,在一次次返金的旅途中,發現在地雖然茹素者群眾不少,但卻僅有少數店家可以選擇,因此兩人決定一起回到小島,「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素食,跳脫對素食的刻板印象。」從對素食者友善、結合自己喜歡的輕食類型出發,新樣式素食餐點便在金湖登場!
金門伴手禮,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?除了貢糖和菜刀,許多人也會帶上一條根貼布或外用藥膏。而一條根除了外用之外,也能搖身一變成為順口又養生的手搖飲。
金門廣東粥,經過長時間熬煮成沒有米粒的粥糜,是在地小吃的指標之一,但如果想吃比較有顆粒感的粥,會有這樣的選擇嗎?有的。
金門歷史悠久,加上過去常受戰火波及,經年累月衍生各式各樣的民俗色彩,單就避邪、鎮煞的厭勝物,就多不勝數,這些厭勝物稱之為金門版的寶可夢也不爲過。當中,石將軍則是較為少見但極具特色的厭勝物之一。
在網路上,鄭湘柔以「肉肉女孩的手作日誌」為名,分享各式各樣小巧卻精緻高雅的押花飾品。但這精緻典雅的飾品背後,卻是一顆總想著療癒他人的活潑太陽。
總有一個原因促使人們前進,而我不斷從台北前往金門的起因,是因為阿嬤的離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