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時分,土黃色斑駁牆面的沙美摩洛哥人潮依舊不減,座落於金沙鎮的沙美老街,令人陶醉其中。
不僅是沙美老街,陽翟老街、馬山觀測站、金門民俗文化村這些近期人氣爆棚的景點也都座落於金沙鎮,面對網路新世代的來臨,金沙鎮長吳有家深知要善用社群網路與年輕世代的力量,為金沙創造新風貌。
騎著車穿梭於金沙街道巷弄間的吳有家,做過生意也開過餐廳,因此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,四十歲初入鎮民代選舉就一舉當選,此後便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,從民代、副主席慢慢耕耘,到現在成為金沙鎮的大家長。
民國95年吳有家第一次投入選舉,當時金門東、西發展不均,許多軟硬體建設多在西部地區,金沙鎮則多為自然村型態,因此吳有家積極爭取基礎建設,縱使有許多挫折和溝通不易,他仍堅持達成目標。
在擔任鎮長後,仍帶著這份熱忱將服務延續下去。剛上任時,恰逢五年一次的檢討工作,吳有家為了能夠讓年輕人留在金沙、商業發展更蓬勃,也藉這次進行國宅、商業區的規劃,讓金沙鎮更適合創業、發展。
吳有家認為,要為地方建立的是一個「生活的氛圍」,所以他提出與YouTuber合作來推廣行銷金沙,透過美食、不一樣的觀光讓更多人主動願意認識金沙鎮。
他眼神堅定地說:「現在就是一直創造、行銷金沙,因為我覺得金門人的宿命不是只能往台灣或外地發展。」確實,隨著近年來金門的能見度有顯著的提升,或許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金沙鎮創業、工作,既能就近照顧父母也能夠發展在地。
吳有家深知,礙於金沙人口結構,金沙鄉親相對保守,要有大規模的改革確實不易,努力與鄉親民眾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。
吳有家提到,有一次要為金沙國小建造地下停車場,但地方反對壓力大,吳有家便挨家挨戶從學校機關到鄉親逐一拜訪說服,一直到送案期限的最後一天,終於收到民眾的同意書,將案子成功送進中央審議。
經歷了那次的經驗,吳有家深刻了解新思維和溝通的重要性,不僅讓停車場成案,更與縣府爭取1.6億元在停車場旁建設國民運動中心,他笑著說:「當下那份心情是難以形容的!」
訪談中我們一窺了吳有家鎮長的心路歷程,上任兩年從金沙的自然村出發,積極協助社區發展協會照顧長幼,也希望透過新思維,為金沙鎮擘畫出下一個未來。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陳昱青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