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景之中 2021.10.01 By 陳又年

歸零・歸根

「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,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。如果回到哲學的起源,其實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質,這也是人的生命之根 。」—吳清友《誠品時光》。

出社會四年間,前後飛往七個國家,駐足的時間有長有短,為的是探索自我生命的樣貌。最後落腳在一個地中海型氣候的城市,紅色的Grand house、邊間單人房,在這裡有著我對無比遼闊世界的想像。

2020年初,COVID-19 肆虐全球,面對看不見的病毒,如同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,世界各地的遊子逃難般地返國。原本廉價的紅眼航班,機票也變得昂貴不堪。匆忙收拾行李,趕上了封城前的末班機,鳥瞰被夜光點綴的城市,向難以道別的城市道別了。抵達新加坡後,畏縮在機場角落等待轉機的我,顫抖著告訴自己:「你一定能平安健康地返鄉。」就在這時,一個念頭忽然浮現:「返鄉,何謂返鄉?」

出生在臺灣本島的金門第二代,「返鄉」這個詞成了多重選擇。是台灣本島父母努力建築的家嗎?抑或是父母心中心心念念的根源?我在本島出生、成長,回到金門。這個鄉,看不見根,似乎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被我們丟棄。握不住的歸屬感,使返鄉徒留形式上的意義。這些年來,掌握了四處安營的訣竅,卻失去了落地生根的能力;尋找有時,總希望有個營,能冒出落地生根的芽。

我的飛行航道,從不熟悉的海岸與印度洋到熟悉的紅土與稱不上高峰的太武山。倚著寂寞的窗,我試著撫平這裡與記憶中那乘載遼闊世界想像的落差。

父母身在海的彼端,伸手觸碰不到臂彎,家族的土地之爭至今沒有下文。身無分文,寄人籬下,令我不禁懷疑「返鄉」這個決定是否錯誤?身為歸返的「異」鄉人,面對他人好奇試探,往往令我不知如何回應。但不論是這片土地的豐富樣貌,或是始於血脈的原生感情,我對它仍有偌大的想像。

人們的一生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,而我用雙手在這片紅土壤上刨著,鍥而不捨地尋覓,試著掘出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根。

攝影|陳又年
核稿|陳昱青

陳又年

日日換年年,以年換陳年。 浸泡許多海色,閱覽許多山巒,目前駐足家鄉海洋與太武山。

推薦文章

島民尋訪 2022.12.23

金門特有「本命金」你看過嗎?——新益金紙舖
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
浯島通信 2022.12.23

設計師盧亭筑:設計的手痕,打磨出植物的質地
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
島嶼城事 2022.12.23

相遇與再後來:我與風獅爺的小故事
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