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中旬,台灣本島疫情急速爆發以來,平時去的營業場所,播送的問候從「歡迎光臨」變成「入內請先掃實聯制QR Code、量體溫、酒精消毒」。不管是個人、鄉鎮、機場,消毒、疫苗接種成為對抗病毒的安心解藥之一。
因此,這期我們不只紀錄守護邊境的機場醫護,同時也寫下鄉鎮內防疫的故事。在確診數、解封與否,這些圍繞疫情而生的內容,成為新的日常話題時,以影像記錄這些不可逆卻又值得留存的當下。
自2019年末,新型冠狀病毒開始擴散,各鄉鎮清消班也隨即投入防疫清消工作,而因應這次疫情的升溫,清消班的防疫工作也隨之升級。以金城鎮為例,各個里分別分派消毒班,每天進行景區消毒、各級學校機關則每週消毒一次。從金城鎮民生路開始,沿著金城鎮外圍清消;下午回到城鎮內,總兵署貞節牌坊到市場、只要人口聚集的地方,就能看見他們辛苦清消的身影。
在高溫三十幾度的早晨八點,穿上防護衣、防毒面具,背上十公斤重的次氯酸消毒水。相較去年,今年疫情嚴峻,迫使防疫清消必須增加防護的裝備,卻也讓大家有些吃不消。清消班長辛成和緩緩說道:「防護衣、防毒面具裡面都是汗,汗都把裡面的衣服都濕透了,很悶熱、要忍耐。」
而清潔消毒外,疫苗接種的工作也沒停下,從六月開始各鄉鎮開始設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站,在醫護人員、鄉鎮公所的全力支援下,分流、分批為民眾注射疫苗,直到現在疫苗接種情況穩定提升。致敬所有辛苦的防疫人員,在不同的崗位上,守住每一道防疫的防線,才能讓金門仍有著安全的生活環境!
希望下個夏天,再回想起來,不只是被太陽灼傷的身體,還能想起終於脫下口罩,疫情退散,在某個徐徐微風吹過的傍晚,拼命大口呼吸的感受。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陳昱青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