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著環島西路二段一路向北走,行經兩側行道樹後迎來遼闊的農地,再往下望去可見數棟建築橫豎交錯,一旁的石頭刻有「西浦頭」紅色字樣,這是金寧鄉民代表會主席莊振源的家鄉,也是他投身公共服務的起點。
言談之中,並不難察覺到莊振源對於西浦頭的情感。對他來說,自小在村落中無憂無慮地童年是他十分珍惜的時光。他回憶:「我從小就生長在西浦頭,過去因為有十萬國軍的關係,讓整個金門變得很熱鬧。西浦頭也是,我們當時都跟阿兵哥玩在一起⋯⋯」但軍隊縮編後,西浦頭也就逐漸回歸寧靜。
隨著軍隊的減少,地方能夠分配到的資源與建設經費也逐漸減少,莊振源說:「因為我們人口不多,所以過去比較難爭取到經費,鄉村許多設施都年久失修,長輩們很希望能夠改善,也是這樣我才決定出來選!」因此面對地方建設,莊振源認為自己應該要格外用心經營、扛起責任。
從村落發展到提供鄉務上建議,莊振源認為金寧需要持續創造建設的動能。因此,除了與鄉公所合作向縣府爭取設立社區活動中心之外,也積極確保道路、水溝、污水都能持續獲得修建和改善。
為了能夠將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益提升,莊振源也積極推廣在地的土地重整,希望讓整個基礎建設、市容政策更加方便推行。而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讓金寧的鄉親能更加便利且利於維繫情誼,對於金寧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步。
不論是自己所處的代表會還是鄉公所,莊振源認為這兩者機關服務的目標一致,他說:「代表會是與鄉公所溝通、合作的角色,畢竟我們都是為在地鄉親服務、謀取福利,不管是代表會或是鄉長,大家的共識就是要持續推動讓金寧鄉親『有感』的改變,把整個金寧變得更美好!」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陳昱青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