座落在后盤山閩式古厝的紫微庭園美食,以台灣味的滷肉料理、加上金門道地的麵食,成為許多人的金門小吃清單,願意一再到訪。
起初,老闆娘蔡玉盆學習料理是為了幫孩子準備三餐,做甜點則是日常嗜好。過去曾品嚐到廚師哥哥拿手的滷肉飯,味道令她難忘,促成學習滷肉的契機。當孩子長大後,便決定跟隨因命理工作時常往返大陸而定居金門的先生一起,在古厝內,先生經營命理,自己則實踐咖啡簡餐的夢想。
從食材的挑選開始,用料講究,選擇新鮮且肥瘦比例剛好的豬肉,以及合適的醬油調味,接著加入黑糖炒出焦香,經過一整天細心熬煮後,滷汁滲透整碗的米飯,滷肉入口即化,讓每一口都感到滿足。
除了葷食,更有素食者可以享用的素食滷肉飯,以麵腸和杏鮑菇為佐料,長時間翻炒出汁,同時帶有淺淺的焦香,甜鹹的滋味似三杯雞,讓蔬食的味蕾更加豐富。另外,喜愛金門麵線的人,更不能錯過採用在地全麥屋的麵線與手工辣醬,淋上招牌滷汁,也令饕客垂涎欲滴。
「每次我到金門一定都會來吃妳做的滷肉飯!」絡繹不絕的遊客們吃完總是大力的讚美著。即使創業的過程總是辛苦,每當聽見客人對滷肉飯給予滿分的肯定,就能讓她感到無比的成就感,為單純而不簡單的夢想,繼續夜以繼日的努力。感謝有這道暖心家常料理,溫熱著我們的胃,馳騁環島北路時,記得駐足停留,點一碗滷肉飯或者麵線嚐一嚐吧!
營業資訊
金門縣金寧鄉后盤山35號
週四—週一 11:30-14:00, 17:00-20:00
週二、週三 公休
撰文|浴巾
攝影|王牧薇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