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談這天,我們相約沙美老街上的「合美金酒特產專賣」店裡,一進門,能看見層架上擺放著高粱、金門特色伴手禮,走道間也擺上木椅,成為招呼客人的小小會客室,鄉親隨手拉開鋁門,鄰里問題也在談笑之間有了解決的方向。
平時,趁著與先生一起經營小店生意的空檔,呂寶玉會斜槓到社區當志工,幫忙活動、支援社區需要。因為喜歡結交朋友、也喜歡服務帶來的成就感,讓她在2018年萌生參選金沙鎮代表的想法,在過去的服務好口碑的積累下,志工媽媽的她開始了代表之路。
服務從原先的社區擴及到整個鄉鎮,也使得她面臨著不一樣的挑戰。前兩年,適逢疫情期間,肩負著協助防疫消毒、關懷長者的任務,同時也必須更了解不同社區、地方的需求,才能進一步到代表會為民發聲。因此,她會隨身帶著筆記本,記下需要協助的議題,努力尋求方法、提案爭取經費,條理的為民把關與規劃。
攤開筆記本,她寫下如何幫助社區的籃球場重新整建的過程,過去,籃球場長年荒廢無法使用,她提案建議鎮公所,撥款預算將籃球場的環境重新整理,讓年輕人可以有一個運動的空間,也讓小孩、長輩多了娛樂、跳舞的去處。
除此之外,過去在社區服務的經驗裡,她了解許多可以善用、活化空間的可能。舉例來說,她建議鎮公所外增設電視螢幕,播映金沙鎮觀光景點、美食文化,旅客前來時,若有興趣可以作為一個認識沙美的窗口。在活化城鎮上,也推動合宜及社會住宅,期望藉此能讓青年多一個留在金沙的選擇,進而緩解人口外流的問題。
今年邁入當代表第四年,逐漸熟悉民眾需求、提案方式,她覺得這一路收穫滿滿,「能夠將鄉親的問題記錄整理,到代表會提案、被採納與實行,對我來說很有成就感。」持續地將民眾的想法整合落實並且實踐,是她認為對於支持者最好的回應,也是讓金沙鎮更好的方式。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 陳昱青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