擔任五屆鄉民代表的李開陣,對古寧村有著十足的認識和豐富閱歷,從小在這成長的他,二十年時光幫鄉親把關鄉庫,為民發聲,但監督與執行的角色迥異,讓他從中看見問題,進而想投身解決問題。
107年他選擇轉換跑道,反其道而行參選村長,以勤奮為信念,期許能更加貼近民意。放下五屆鄉代的資歷,第一次當起村長,他笑說:「村長就像7-11便利商店一樣,要24小時待命,只要鄉親需要幫忙的,村長都要使命必達。」
除了解決鄉親的日常問題外,平時也需要監督建設的情況,李開陣舉例,像是以閩式建築為外觀的村辦公處,經歷長年的使用,牆面老舊斑駁,因此向鄉公所申請經費來修復。完工後,也要與民政課一起驗收修復情形,包括基本磚瓦的堅固與否以及磚瓦的色澤是否一致,都要細心地跟公所討論,希望每個細節都可以照顧的到。
「雖然軍事史蹟是古寧村的集體記憶,但傳統聚落和石蚵之鄉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地方。」李開陣說,古寧村有戰地遺址也有深厚的石蚵文化。石蚵養殖歷史悠久,產量占金門大宗,金寧鄉每年舉辦的「石蚵小麥季」也以古寧村為代表。
村辦公室也推出石蚵體驗,他說:「活動不只是讓村內長輩可以傳授技藝外,也推廣我們的傳統產業。」活動報名的方式亦十分親民,只要提前打電話到村辦公室預約時間,就可以下蚵田體驗一天農友。
冬季即將到來,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份的鸕鶿季,「落日餘暉,百鳥齊飛」,讓古寧村南山、北山聚落成為絕佳的賞鳥景點。而村長的冬日,李開陣說,冬天適合大家團聚,村辦公所也會舉辦長者活動,凝聚村內情誼,歡迎大家一起來!成為村長的第四年,李開陣已經習慣也喜歡這樣的生活他總結,「這樣協助鄉親、陪伴鄉親,其實滿好的。」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 湘媛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