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躍起中 2020.11.22 By 陳昱青

金寧鄉長楊忠俊的理想願景:打造宜居金寧鄉

週末夜晚,夜空明媚,盤山村古厝前燈光閃爍,迎著月色走進了露天的盤山星光小酒館。孩子們穿梭在彩繪水溝下嬉鬧,大人們逛著市集、拿著一杯小酒館的高粱特調,累了就坐在廢棄電纜改裝的迷彩桌椅上,聽著赤后樂團的表演享受放鬆時刻。

農村市集再創新

快樂的氛圍在盤山村瀰漫著,背後推手金寧鄉長楊忠俊,也帶著太太來玩了兩天,「當時就想,金門夜生活比較少,所以希望可以有一個地方讓大家感受輕鬆、愉快的夜晚。」既然是給在地鄉親活動,那就應該從在地特色出發,楊忠俊說:「所以我們也跟金大生合作請他們做調酒,邀請一些攤販準備在地特色小吃。」

今年公所舉辦的農村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,上半年的農村市集,也得到了許多迴響,「因為我們鄉村比較分散,透過活動將小農、在地文創商品聚集起來,把自己種的蔬果、手工藝品分享給大家,以鄉村市集的方式帶動金寧發展。」

上任兩年的時間,楊忠俊帶領金寧鄉公所舉辦多場活動與用心推動建設。

石蚵文化季再進化

除了在地農業的發展,楊忠俊對於石蚵文化推廣也不遺餘力,「石蚵文化季是金寧鄉每年的傳統活動,雖然今年因為疫情停辦,但我們不會因為疫情就停下來。」在疫情趨緩後,楊忠俊也馬上推動石蚵體驗活動,「我們跟古寧社區的蚵民合作舉辦一日蚵民體驗營,之後也還有台灣的觀光團要來體驗採蚵文化。」

明年的石蚵文化季,楊忠俊已經在腦海中擘劃,「我希望可以是系列性的活動,不要一兩天就結束。透過活動讓小朋友可以更了解石蚵文化,也結合觀光產業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,讓年輕人願意回來延續採蚵工作跟文化。」

每年的石蚵文化季不只吸引觀光人潮,也是讓下一代認識石蚵文化的方式。

全齡生活再改造

農業到漁業、幼年到老年,鄉鎮要走向更完整的方向,每一個族群都應該被照顧到。而楊忠俊對這個願景也有具體的執行方向,「像我們的圖書館,有規劃一系列藝文活動,二樓也弄了一個桌遊館適合親子、年輕人一起來玩。」

讓不同年齡層參與社區、提供最在地的體驗活動。

對於樂齡照顧,過去從事社區總幹事的經驗讓他更懂得長輩們的需求,「我常找社區理事長開會討論社區營造,希望未來社區有更多自主性。」讓社區有自主的能量,長輩們也自然有舞台能夠投身參與,楊忠俊說:「現在很多社區在做共餐但共餐需要經費,所以我們公所研發一些在地特產像是黑蘿蔔、麵線,技術轉移給社區,所得就留給社區去使用。」

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
陳昱青

還能寫字的時代就不算太壞。

推薦文章

島民尋訪 2022.12.23

金門特有「本命金」你看過嗎?——新益金紙舖
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
浯島通信 2022.12.23

設計師盧亭筑:設計的手痕,打磨出植物的質地
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
島嶼城事 2022.12.23

相遇與再後來:我與風獅爺的小故事
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