踩著單車在瓊徑路悠閒的晃著,寬闊的林間小路,觸目皆是層層綠蔭。天氣正好,微風徐來樹影搖曳,少了市區的繁榮,而多了一股金式的慵懶。
淨白大塊牆面加些木作點綴,陽光從大片落地窗灑進,透過玻璃內的是以輕工業風為主的淺水泥色裝潢配上些許花磚,清爽的環境充盈著親人的現代感。這間位在金門小徑內的「金拌麵」,是由一群平均年齡二十六歲的金門土生土長的青年們,在學成返鄉後,用對家鄉的熱愛一步一步堆砌出的餐館。
曾經離開,所以更能體會對家鄉味的思愁。「讓家鄉味可以帶著走。」就成為他們以伴手禮起家的理由。在研發的過程裡不斷的討論調整配方,就為了調出最道地的金門口味,藉由不同食材組合搭配,讓拌麵保留它的樸實純粹卻又能有變化及層次。老闆珈瑛說:「希望吃麵這件事也可以變得時尚潮流,所以在產品及裝潢特別多加心力,讓大家能在有質感的地方,吃著有新意也同時是回憶中的家鄉美食。」
日式的裹皮淋上泰式調味,最後撒上金門名產麻荖提香,招牌料理泰式椒麻雞腿拌麵就此上桌。金黃酥脆的外皮搭上比手掌大的雞腿,不多不少的酥皮充分地將肉汁保留其中,讓每一口都吃得到滿足與鮮嫩;刀削麵的麵體拌上以椒麻、麻油、油蔥調和而成的醬料,輕輕刺激著舌尖,再從口腔裡化開,恰恰好的辣度與存留在口中的香氣相當開胃,獨特又和諧;最後,以甜點與當季水果作為一個清爽的結尾,不疾不徐,恬靜舒適,讓吃麵也成了件新鮮事。
「因為我們對金門很熟悉,所以也知道怎麼樣的味道是最貼近金門在地人的口味,更希望把這樣的好味道讓大家知道。」口味簡單,但卻富含不簡單的誠意。從對家鄉的認同到回家鄉創業,靠著衝勁與熱情,這樣的「金式情懷」總令人覺得期待。
地點:金門縣金湖鎮瓊徑路17號
時間:11:00-15:00 17:00-21:00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陳昱青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