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九點,蔡志舜回到他在金門打造的第二棟「水頭古洋樓」民宿。才剛結束一天在地帶路人的行程,即便嗓音已經略帶沙啞,精神仍未見疲態,開始說起了創業這五年,如何努力在黑暗中,堅持找到光的創業故事。
在成為北山古洋樓青年旅館創辦人之前,眼前的這個男人,有著雙學士、雙碩士的身份。沒有濃濃的書卷氣,反而在他身上看到一身反骨的氣質。綜觀創業路上,所有的開始,都從這句:「啊我就不甘心!」
在他的人生記憶裡,好像沒有一件事情不是這樣發生的。2013年,一個人飛往京都背包旅行,被老屋的氛圍吸引著,有了在京都開民宿的大膽想法,帶著滿心期待告訴家人與朋友:「欸,我們一起把京都的老屋買下來,做青年旅館怎麼樣?」然後他們就說:「神經病。」
熱愛的事情,總會變成內心的引子,默默地引導著前進的方向。
身為金門遷台第三代,第一次踏上金門,是陪著阿嬤回到金門養老,他才察覺:「金門也有很多老房子,不一定要去日本呀。」開始研究如何標下古厝,打造成心中理想的青年旅館。
2014年,第一次投標,沒上。2015年底再次投標,標到現在眾所皆知的北山古洋樓。籌備、設計、裝修,直到2016年底才開始營業。
初期,像是搭上最慢的區間車,慢慢駛進最長的隧道,在黑暗中摸索著前行,「那時候在金門青年旅館是完全沒有開墾的客群,第一年、第二年經營得很辛苦,而且我沒有商管背景,我要怎麼活?我還是要活啊!」
那段時間,自己鑽研經營管理、網路行銷,說到這裡他自嘲補充:「而且我沒錢,還只能做沒錢的行銷。」靠著打工換宿吸引背包客前來,分享一篇又一篇換宿的旅遊心得。慢慢地有了起色,北山古洋樓成為金門背包旅行的首選之一。
創業第五年了,區間車剛駛出隧道,透出一點光。
回想過程的孤獨、掙扎,「以前如果有人可以帶領、陪伴就好了。」今年開始籌劃共同工作空間,用自己的經驗,陪伴正在努力的年輕人,也彌補過去心中缺憾的一塊,「希望讓無論跟金門有沒有血緣關係,想要來金門創業的人,都能有更友善的創業環境。」
對於共同工作空間雛形,他規劃:「我想像是兩層樓,一樓要能夠做餐飲、文創商品,因為我要用餐飲去養整棟樓;二樓做共創空間,會有創業顧問跟不同進駐的工作者做連結,只要一樓有養活,二樓收個水電就可以。」
看著他在短短時間,濃縮這五年的創業精華,印象深刻的是那句:「我只好自己創造,只要我認為金門有需要,沒人做,我就做。」如果反骨有等級,那他應該是最高級,不過,下一個階段,他不會再孤單了。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