浯島通信 2021.12.23 By 湘媛

路邊黃牛Q&A feat.金榜大哥

對旅金遊客來說,在金門最特別的景色之一莫過於:可以在路邊看見牛耶!沒錯,金門牛很多,但沒想到在野外的牛更是意外的多。因此這次邀請在金沙浯坑養牛的金榜大哥,請他解惑幾個大家對於金門牛最常見的問題。

為什麼金門路邊那麼多牛?

金榜大哥說,牛有分圈養跟放牧,其中,大型圈養的牛大多是作為肉品加工,為肉牛;放養的則大多是耕種牛,且多為比較溫馴的母牛。

而金門許多農地種植高粱,沒有地方可以拴住牛隻,所以大多數農民會將牛綁在路邊或是木麻黃樹下,任由牠們乘涼吃草,也造就鄉野間,人與牛共存的有趣景象。「現在很多都機械化,不過老一輩還是比較喜歡用牛來耕種。雖然比較累,但機械的他們不會用啊,而且年紀大了反應比較遲鈍,大家也是怕發生意外。」因此直到現在,在金門路邊還可以看到許多仍「服農務役」中的牛隻在外頭「放風」。

關於牛身上的神秘數字?

盯著牛耳朵上標示的一串數字,金榜大哥似乎看出我的疑惑,解說道:「這隻上面寫07V881代表是107年打的耳標,881是這隻牛的編號,也是動植物防疫所用來防疫造冊管理的序號。」

耳標就像是牛的身分證,獨特辨識號碼可便於業者管理、協助政府防疫工作以及建立產銷履歷等。不用擔心是否有防疫破口的可能,因為每年打疫苗的時候都需要造冊,沒有耳標則要請動植物防疫所補打耳標及疫苗,才能進行買賣及屠宰。

大哥更分享,在使用耳標之前,金門是使用「液態氮冷烙印」在牛身上標號,直到近十年,為了減少對牛隻的驚嚇,才逐漸以耳標的方式取代。所以倘若在金門牛身上看到那串具時代性的烙印標記,可是牛屆的學長姊呢!

金門牛吃高粱長大?

在跟大哥聊天的過程中,時不時聞到隱約飄散在空中的酒香。「就酒糟的味道啊,我早上都餵牠們吃酒糟。」早上吃酒糟、下午吃草,一年四季皆是如此。

而以酒糟餵養的歷史追溯到源頭,有一說是:以前政府是為了要解決「酒糟過剩」的問題,才鼓勵民眾養牛。加上酒糟餵養也讓農民飼養的成本大幅降低,「一卡車酒糟才兩、三百塊」大哥有時候也會拿高粱稈作為牠們的零食,「高粱稈其實蠻有味道的,有汁喔,很像甘蔗,給牠們當飼料,牠們就吃得很開心。」

野外的牛兒早已是金門獨特風景的一環,不過大哥也說,每隻牛都有不同的個性,所以如果在路邊遇見牠們,還是最好保持安全距離,以策安全唷!
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陳昱青

湘媛

在時空裂縫裡,用文字記錄下跨時代的故事。刻畫過去現在未來的瑣碎,拼湊著有每一個你陪伴的旅程。

推薦文章

島民尋訪 2022.12.23

金門特有「本命金」你看過嗎?——新益金紙舖
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
浯島通信 2022.12.23

設計師盧亭筑:設計的手痕,打磨出植物的質地
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
島嶼城事 2022.12.23

相遇與再後來:我與風獅爺的小故事
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