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的海邊,就像一道還沒解開的謎題。每一片海有各自的謎。建功嶼的謎題要抓緊潮汐時刻,才能解開摩西分海牡蠣人的謎底;成功海灘的謎題,要踩著沙灘、才能鏟出花蛤與螃蟹藏在沙窩裡的謎底。
相較其他海邊,峰上海邊的謎題與謎底,倒是顯得直接,沒有隱藏——關於守護,守護一個即便什麼都沒有的人。
峰上因為靠海從明朝開始成為防禦據點,為了抵禦倭寇,當時的將領周德興蓋了峰上巡檢司,能遠眺海面也能躲避敵軍。但在康熙二年時,金門因清軍攻陷而遭到破壞,直到2013年重新整理成為現在目光所及的峰上巡檢司,也成為旅人來訪時,有個兼具冬天可防風、夏天能遮蔭的去處。
巡檢司旁邊是峰上三哨E-065據點,一走進碉堡內,堡內氣溫微涼,直勾勾就看見幾雙已入塵、顏色軍綠帶點灰的軍靴、軍服、軍帽與色澤斑駁的工具箱,據說是過往老兵們自發整理成原初的樣貌。不過度修飾的歷史物件,讓我開始腦補,阿兵哥剛下部隊,在碉堡休息的樣子,這裡成為他們的小世界。
走出碉堡到峰上海邊,能看見好幾座閒置的崗哨,身體直覺走到最靠近海、最低矮的那個,席地坐下,看著前方崗哨觀景窗遮罩出海的輪廓,壯闊的海面突然只剩一小塊,其實也滿好,助於美感消化。
身體旁邊聳立著為了軍事防禦所種植的瓊麻,它們在這裡時間已久,但仍舊元氣滿滿;海上石塊因岩岸地質,被自然力量切割成不規則塊狀,有些岩石上,還留有過去防禦用的酒瓶玻璃屏障,看起來強韌而堅定。在已經變成ㄇ字型的崗哨站後,看著海岸邊的瓊麻與岩石連成防禦的三角,形成自然的防護陣線,莫名有種生命被安頓下來的感受,讓人想一直在這裡呆坐。
這裡的海,沒有海邊木屋、水上活動、也沒有太多人來往,看起來什麼都沒有,卻留下許多前人隱晦的守護,成為跨越年代的天然屏障,形成一道無形的結界,太厚重的東西會被過篩在外,讓輕盈自在的自己進來。推薦給跟我一樣手無寸鐵想尋求庇護,或是想要念念咒語就能淨身的人,這片海都會幫助你。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