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有個習俗是這樣的:「三月媽祖生,四月迎城隍。」這兩個時間,在金門人心中,像是年度行事曆中已經圈定好的國定假日,即便沒有寫上,心裡也已經劃上一筆,自動空下來,是留給神明的時間。
料羅順濟宮是目前金門歷史記載最悠久的媽祖廟,建廟年份的版本考據不一,根據金門縣誌的紀錄,料羅順濟宮可能建於明朝時期;若是參考廟誌碑文,推測為明洪武元年年建立;另外如果以居民定居時間為基準,主委謝榮芳則說:「以謝姓來料羅的歷史算的話,這間廟大概五百六十年左右。」料羅順濟宮幾經沿革後,在民國102年再次重建,大家出錢出力,到108年完成現在的樣貌。
從古至今,料羅順濟宮經歷過時代洗鍊,傳說鄭成功曾率兵曾到順濟宮祭拜媽祖,東征後,接連擊退荷蘭人、攻下澎湖、台南鹿耳門,成功收復台灣;也經歷過八二三砲戰的考驗,但還好媽祖有顯靈,宮務組長吳定紘說:「之前砲戰的時候,我們這邊也沒什麼人受傷到,有人看到過媽祖祂用神力把砲打回海上去。」
媽祖的神力不只一宗,宮務組長還曾經聽聞:「現在廟裡這尊媽祖我們常常說是三媽,以前有大媽、二媽、三媽三尊,而且都是大尊的。傳說倭寇把大媽、二媽搬去船上想要偷走,但這尊三媽,一放到船頭就沉下去,放到船尾也沉下去。」最後,倭寇無奈地想說:「好啦好啦,把祢放下去!」大媽、二媽被載走,剩下現在廟裡的三媽,「怎麼都帶不走的三媽,註定就是要在這裡,說起來也是很神奇。」
怎麼都帶不走的媽祖,有自己的個性,在穿著上也是。媽祖有親自欽點的服裝造型師,從三十六歲被媽祖選中到現在高齡九十三歲,張健治阿嬤說:「之前我們這邊有一個阿婆也做好幾十年,阿婆欠缺人手說要叫我來,我說母湯(毋通,m̄-thang),但沒辦法後來擲杯擲到,是媽祖要請我幫忙,不能推辭。」
即便一開始想著母湯,但阿嬤還是一路全勤服務,甚至有一次,腳骨關節開刀住在醫院休養一週後,媽祖要前往湄洲進香,她跟醫生請假出院,「我跟醫生說媽祖生日我要回家,去幫祂換衣服、穿鞋子。」醫生說:「是媽祖重要還是妳腳重要?」她堅定地回:「都重要!」於是跟著媽祖去湄洲,湄洲天后宮階梯眾多,但阿嬤還是爬了上去,「不爬不行,但爬的時候腳都不痛。」
漸漸地阿嬤跟媽祖之間培養出默契,媽祖保護阿嬤,阿嬤看顧媽祖。每次遶境前,阿嬤前一天就開始準備,幫媽祖綁小腳、穿繡金鞋,衣服與耳環則要擲杯詢問媽祖是否要換新的,若換新的,要換哪一套。當天,再幫媽祖戴上信眾捐獻的金牌,最後再三確認媽祖的服裝儀容才能出巡。
此時,廣場旁開始以木炭燒油,象徵煮油除穢;另一邊,神輦不斷來回擺弄,進行著「驅輦」儀式;乩童在一旁準備,插上七根針刺背﹑戳耳﹑穿頰﹑扎頸,等待神明上身。長年以來,料羅順濟宮的乩身並不是媽祖,而是境內代天巡狩宮的王爺,包括蘇府王爺、讐府王爺、蔡府王爺、李府王爺、六姓王府、開府王爺、三漁王,王爺有各自的神乩,會一起降駕,遶境巡安。但這幾年,乩童逐漸年邁、過世,因此,三年來,都改由北鎮廟的王爺幫忙,未來會不會有新的乩身,主委說:「要看緣分,神明有指示才會抓新的。」
神明降駕後,乩身、道士會率領著隊伍遶境,除了媽祖外,境內神明神尊包含蘇府王爺、讐府王爺、蔡府王爺、李府王爺、六姓王府、開府王爺、水仙王以及供奉在殿內聖祖媽、後來再請粧佛師重新製作的大媽、二媽神尊,也會一起巡境熱鬧。
第一站是俗稱有為村莊驅邪避凶的「鎮五方,安五營」儀式,以村莊作為核心,前往外中營開府王爺、東營三漁王公廟、西營蔡府王爺、南營讐府王爺、北營六姓王府,除了內中營會插上黃旗以外,其他營區皆插上黑令旗,分別放上一支圓的、兩支扁的竹符、三隻稻草人、三張石符、三隻白紙虎以及一份金紙。待乩童與道士除惡後,插上三柱香,安營完成。
將村莊內各營安頓好,緊接著是村民的重頭戲,劃分為幾個居住區,連棟厝、籃球場、東宮代天巡狩廟口、料羅新村、中路崎、西面,供桌放上三牲,豬、雞、魚;以及五種蔬果,家家戶戶、不分老少都會出來,跪拜、答謝媽祖又一年的庇佑,十分虔誠。
按照往年慣例,乩童會遶完全境才退駕,今年卻提前退駕,宮務組長說:「因為乩童前幾天去開刀,神明怕他太累,就先讓他退駕。」各社區祭拜結束,道士再依序前往每戶人家,無論是否住人,道士會在外頭吹龍角、執鞭、貼上三張王爺門符,驅邪避凶,祈願這一年的平安,直到明年再換上新的門符,年復一年。
儀式從陽光普照的正午十二點,再回到順濟宮時,已經到了天色薄暮的傍晚六點,稍作休息後,八點繼續誦經科儀,直到九點送神儀式,媽祖的慶生過好過滿,人神皆歡。
攝影|王牧薇
拼音協力|許翼軒
核稿|湘媛
推薦文章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