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故事 2022.09.27 By 陳昱青

存德中藥房第五代傳人顏及人: 始終沒有變,味道才會純

在金城鎮莒光路上,從清道光十三年間就開立的存德藥房,店門上的傳統招牌像是年輪般,一年一年沉澱成深褐色,上面刻著燙金的存德藥房,如同存德藥房帶給金門人的價值,厚重地閃耀著。

當老樹再度長出新枝

老闆娘在放滿中藥的櫃檯上,鋪滿了包藥紙,再緩緩配上藥材,逐一擺放,香氣也逐一疊加,包起一包包的中藥材。老闆娘抬頭親切地提議:「老闆受訪很多次了,希望可以把年輕人慢慢帶出來,今天讓年輕人也一起訪問好嗎?」老闆娘口中的年輕人是存德藥房第五代顏及人的兒子,他專注眼前搖搖頭,朝藥房隔壁磨製胡椒粉的方向走去。

疫情這兩年,雖然小三通觀光人潮銳減,但幸運地是,兒子跟女兒大學畢了業,在外闖了一段時間回來,讓他多了兩位得力助手,顏及人說:「當然我是最高興的,但一開始其實也不曉得年輕人守著老店能有什麼發展,不過他們回來後,有自己新的想法。」兒女洄游返鄉,也改變老店的經營方式,打點店內文宣設計到傳統店面網路化。

老店的延續,讓許多眷戀存德中藥香的遠方客人有了依歸,臉書社團的分享,帶動老顧客團購風潮,「他們回來幫忙做網路這一塊,沒想到有這麼大的迴響,一推出去就好像雪花一樣一直回來,團購、蝦皮每天忙不完的事情。」顏及人欣慰地說:「其實每次聽到客人講說:『現在都可以看得到、買得到。』我們聽到也很高興。就好像老樹長出新枝一樣,沒想到說這種店到現在還能做起來,真的很不簡單。」

還能做下去嗎?

身為190年老樹的存德藥房主理人,顏及人年輕時沒有選擇在大樹下乘涼,反而選擇跑到外頭闖一闖,「做這個行業的話,幾乎就是要綁在這,有一段時間不喜歡,想往外跑,有去做過旅行社、導遊。」在外跑了十幾年,他才決定回來,問他回來的原因?他沉穩地說:「終究還是要回來呀!」老樹還是得要有人看顧。

在外晃蕩到中年四十七歲才回來接家業,幸好小時候基礎馬步扎得夠深,中藥武功都還在。小學放學時,別人回家休息,顏及人要幫忙店裡,從前期中藥進口到炒製抓藥、包藥,一個環節都不能落下。身為師傅的父親對他要求高,「爸爸以前滿嚴厲的,做不好的話,就會挨罵。」年少的挨罵,換得基礎功力的提升,回頭看,嚴厲是有道理的,「基本事情不做的話,到後來要學的話是很累的。」

內功再紮實終究要面對環境的考驗,當時金門戰地政務解除,軍隊縮編,人潮急遽驟減,經歷了一段的慘澹經營,讓他陷入低潮,「那時就想說,這間店還做不做得下去?」內心質疑聲音不斷,但還是堅持了下來,「也還是要生活下去,再怎麼苦還是要撐⋯⋯因為是從我父親手上接下來,不能在我手上把它毀掉,也不能讓它沒落掉。」軍人經濟到觀光開放,他學習順應潮流,熟悉觀光客的喜好,推廣胡椒粉、一條根等日常食用中藥。

純粹的香氣

存德的胡椒粉,承襲著金門人早年落番的歷史脈絡,受到南洋文化影響,顏及人認證馬來西亞的胡椒品質最好,「我們在馬來西亞進口之前,會先請藥商先做烘烤,味道才會最香。」顏及人對於中藥講究香氣,「中藥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純,純的話就會香,如果加其他料味道就會變,那就會破壞它的原味。」店內不管是滷包、五香、十三香等各項產品,都常常得到客人好評認可:「真的很香!」

為了維持香氣,每一個中藥材都仔細鑽研配方,像是調製南洋風味藥包,從馬來西亞帶回肉骨茶,耐心試味道,親自調製,慢慢把味道抓出來。店內一千多種中藥材,調配方式不一,有些要蒸、炒、曬、研磨,這些百年考究的手路,詳細地以毛筆字書寫,記載在家傳藥書中,「我們一輩一輩配方傳下來,始終沒有改變,沒有變的話味道才會純。」

不要改變,要留給下一代

味道沒變,店內器物也是。在父親經營的那段時間,也曾想過重新裝潢,將傳統木門改為方便開關的鐵捲門,顏及人卻說服父親留下木門,「我對古老的東西感覺比較深,希望這些東西保留下來,我那時候就一直堅持不要去做改變。」直到現在,老店成為鎮上歷史的一部分,參與後浦夜間導覽的旅客都會特地等待店裡打烊時,裝上木門的關門秀,「很多觀光客現在來這邊就指定要跟老店照相,我那時候就覺得留下來真的是值得的,如果換過的話,可能就沒有那個味道了。」

前一陣子,店內用來搗碎中藥材的百年搗藥缽遺失,擔心是作業中誤丟,顏及人聯繫鎮公所協尋,後來到回收廠尋回,顏及人笑說:「那時候滿轟動的,還上全國新聞,害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,還有很多人說,你是故意的吼,我說,真的不是故意的。」他接著說:「這也是滿有歷史的東西了,不能到我手上把它弄丟。」

他深知店內物件除了對自己的意義,現在還身負時代的使命:「我覺得老店不能去把它破壞掉,要留給下一代去見證以前的歷史。所以才會把這些東西保留到現在,甚至我以後也不會去改變,這種老店、這種傳承、這種文化已經找不到。」因為稀有,所以不論是老店氛圍或是經營理念,更要時刻謹惕自己謹守初衷,「我們高祖將店名取叫存德,要以德為念,不能以利為念,不能說我們要賺多少,不然可能會把整個性質都弄不好了。」不加修飾的東西反而更動人,往後的日子,顏及人仍然會一片片的打開木門,迎接來訪的旅人。

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
陳昱青

還能寫字的時代就不算太壞。

推薦文章

島民尋訪 2022.12.23

金門特有「本命金」你看過嗎?——新益金紙舖
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
浯島通信 2022.12.23

設計師盧亭筑:設計的手痕,打磨出植物的質地
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
島嶼城事 2022.12.23

相遇與再後來:我與風獅爺的小故事
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