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食成金 2022.09.26 By 蔡國豪

廣豐早餐店:每日限量手工厚皮小籠包

老闆蔡福榮早先任職於大金門特產名店,後來為了照顧親人,他辭去工作回到家鄉烈嶼。創業的契機,始於過去東林街上一對老夫婦製作小籠包功夫了得,蔡福榮經常光顧,「他們做的小籠包很具小金門代表性,這個味道應該要傳承下去。」因而創立了廣豐早餐店。

開店初期,原本從事食品烘焙業的蔡福榮以為小籠包的製作不難,殊不知被客人反映:「老闆你的小籠包買回去都縮了!」參考熱情鄉親的意見,蔡福榮趕緊向過去烘焙業的老師們請教,一口氣拿到六、七張食譜,最後融合各家優點,改良出屬於廣豐特色的小籠包。

小籠包麵皮厚實、充滿咬勁,關鍵於在麵糰中的老麵。想培養出合格的老麵,必須精準掌握溫度、濕度及酵母用量,經過不斷嘗試,如今已經驗老道,讓客人咬下的每一口都能嚐到濃郁的麵粉香氣;豬肉內餡以鹽、糖、醬油及味精調味,鹹香好滋味的最大秘訣,是藏身其中的冬菜,當肉餡的湯汁被麵皮所吸附,一口咬下令人大呼過癮。

對於食材,蔡福榮有著嚴謹的要求:「用最原始的東西做出做該有的味道,這是我創立廣豐非常堅持的一點。」小籠包肉餡選用當天現宰的溫體豬製作,連麵糰中的豬油也自己煉製,不假他人之手:「我都自己煉豬油,不只小籠包,連廣東粥裡的油蔥也是用豬油炸的。」這是老闆蔡福榮在優化流程上所下的苦心。

除了小籠包外,廣豐的蛋餅煎得「恰恰」皮脆蛋嫩,在小金門頗負盛名,為了避免雞蛋從台灣運送到小金門的過程中變質,蔡福榮自己養了約兩百隻雞,讓客人都能吃上最新鮮的雞蛋;廣東粥堅持以大骨熬湯,放入肉片、魚丸等豐富配料,配上一根油條沾著吃,相當滿足。

週末清晨,一群旅人騎著電動車在廣豐店外停下,叫上一籠小籠包、兩份蛋餅,人手一杯非基改黃豆熬製而成的香醇豆漿,這是東林街的晨食日常。在地常客相互寒暄,一早店裡的氣氛就像小籠包的熱氣般蒸騰,如果來到烈嶼,記得到廣豐享用早點,填飽初醒的空腹,再上路遊歷風雞的故鄉。

廣豐早餐店
金門縣烈嶼鄉東林街143號
週一至週日 06:00-售完

攝影|王牧薇
核稿|湘媛

蔡國豪

浯島人,著有《十其林指南》。

推薦文章

島民尋訪 2022.12.23

金門特有「本命金」你看過嗎?——新益金紙舖

開業四十餘年的老字號「新益金紙舖」,於民國67年創立,從老闆沈天明的父親開始經營,最初只是在這邊租房子當作金紙加工廠,存了幾年的錢後,在民國73年將房子買下、開店做起生意,目前是金門歷史最悠久的金紙批發店。

浯島通信 2022.12.23

設計師盧亭筑:設計的手痕,打磨出植物的質地

有時,她會在路邊採集一小片苔蘚回家養育,「苔蘚的生長速度其實非常慢,需要透過長期、近距離的細膩關照,才能看見它的姿態變化。」苔蘚的緩慢成雋永,是最古老的植物,這也使人想起她作畫中的緩而柔軟,精細筆觸、中性自然的顏色運用,在能夠選擇各式亮麗後加工的現代,她喜歡走一條恆溫而單純的路。

島嶼城事 2022.12.23

相遇與再後來:我與風獅爺的小故事

風獅爺在金門也被稱之為「風獅」、「石獅公」,散落於各村落間。主要任務是避邪招福、鎮風或擋路煞。祂們並非固定材質、樣貌或形象,有的兇悍威風、有的可愛親民,又或是因重新出土而面目不全。